中國從來不乏優秀的籃球球員,他們經常在國內比賽中大放異彩,但是到了NBA這個舞台上卻往往難以立足,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局面呢?
我們先來看一份NBA針對今年打夏季聯賽的張鎮麟寫的一份球探報告,或許可見一斑,上面說,他的持球能力不是很強,低于平均水平,同時他獨立創造機會的能力也不好,在比賽中,他的頭腦不太清醒,防守上,他的防守位置和時機需要進一步提高。
在NBA球探報告中,也提到了張鎮麟的外線進攻,說他嚴重依賴手感,如果找到了手感,能投進幾個三分球,但若是手感沒了,就會顆粒無收,投籃速度也慢。NBA球探報告上對張鎮麟的評價,可以說也是對中國球員的評價,一下就戳中要害。這提醒我們,訓練和培養打球的意識、提高球商即是關鍵因素。
事實仿佛的確是這樣,現在的中國男籃不缺乏有天賦的人,但缺乏的是籃球最基本的東西,傳、切、投、搶、防,所以,好多球員在CBA賽場打得風生水起,但出國門,和高水平的隊伍一碰面,就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是了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,就是訓練不刻苦。投籃命中率,就是靠練習出來的。也不要說什麼天賦,籃球和足球一樣,沒力量場上做不出動作,看看姚明阿聯生涯中后期都練成什麼樣就知道,別看巴特爾混了個戒指,當時也是場上硬抗巔峰奧妞的主。
馬刺當年弄巴特爾過來就是充當奧尼爾的角色給鄧肯當陪練的,就是看他有過人之處。另外科比算有天賦的球員嗎,每天四點洛杉磯的太陽多少人見過呢?那都是刻苦訓練的結果。人要成大器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所以即使你沒有過人的天賦,可是你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十倍,哪怕你超不過天賦球員,也必定會在這個領域有一席之地。中國球員中,姚明就是刻苦訓練的典范。
姚明進入聯盟之前,雖然上肢比較瘦,但胯部以下非常粗壯,中國球員的深蹲數據,就屬姚明和劉玉棟并列第一,姚明當選狀元秀是有理由的,第一個賽季,下盤力量就足夠對抗大鯊魚的,賽季結束后增肌10多磅,第二個賽季上肢對抗能力明顯提高了很多。
在NBA是需要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來彌補短板的地方,這方面中國球員有很大差距,姚明臂展并不突出,彈跳很一般,但是優點就是個子足夠高,手感足夠柔和,然后通過自己努力把四肢力量增加,這樣才慢慢在NBA站穩腳跟!如果他的優點不足以彌補缺點或者不足,就很難了。
最后還有一個原因,中國籃球在培訓年輕一代的時候,往往重中鋒輕前鋒后衛,中國男籃也基本是靠中鋒打天下。這也導致中國缺頂級的后衛和小前鋒,中國男籃的組織后衛、攻擊后衛和小前鋒水平一般,比賽中過于依賴中鋒和大前鋒。導致和歐美球隊比賽中,對手一卡死中鋒和外線銜接,就能封死外線,導致組織不起來,無法內外串聯,而小前鋒和得分后衛又不能打開局面,輸球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