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莫蘭特自己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道歉,他「持槍風波」也就將進入大眾更加熟悉的流程。
①球隊表示支持他的悔過,聯盟例行公事展開調查,用律師和鈔票擺平控訴的未成年人家庭。
②休息靜默一段時間,等風波過去。(反正最近聯盟爭奪季后賽名額熱點不斷,沒幾個人有心思天天盯著他)
③回來以后,打幾場好球,來幾個炸裂但謙遜的扣籃或者雜技上籃。然后在全美直播時一把鼻涕、一把眼淚沉痛懺悔,痛改前非。
④再花錢雇幾位媒體大神們發文吹噓一番。
就又成了人們心目中年少有為、健康向上的「天下第一腰」了。
在危機公關方面,NBA實在是太有經驗了。
參考幾例:
①喬丹與《喬丹法則》
很多人都知道喬丹很「流氓」,但不知道喬丹有多流氓。直到1992年《芝加哥論壇報》記者薩姆史密斯的那本《喬丹法則》的出爐。
這本記錄公牛1990-91賽季奪冠歷程的書一度連續三個月登上了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榜。在這本書中喬丹不再是NBA官方刻畫的優雅、無敵、英俊的完美戰神。
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、刻薄嚴酷、偏執到歇斯底里的暴君形象。他揍了隊內老實巴交的替補中鋒隊友威爾·普度(後來拿去換了羅德曼),故意在訓練中刁難卡特萊特,因為球隊拿喬丹最好的哥們奧克利去換了他。
他和皮蓬聯手對抗球隊總經理克勞斯,嘲笑他矮胖的身材和邋遢的衣著。
喬丹的好賭成性,嗜勝如狂甚至并不太檢點的私生活,都在這本書中被提及。
這麼說吧,迄今為止邁克爾·喬丹的絕大部分「黑料」的出處,都是這本書。
在當時,真本書對喬丹個人形象的影響無異于一顆核彈。
但之后喬丹的團隊,是如何處理的呢?
根本不用處理,因為喬丹始終在贏。
1992年,即使把刺客踢出了夢之隊,他還是作為最大的明星拿到了巴塞羅那奧運會金牌,徹底征服了全世界。
1992-93賽季,他又帶領那時已明顯氣短的公牛一路殺到了總決賽。
并且用六場比賽場均41.0分8.5板6.3助1.7次搶斷、四場40+、一場50+干掉了菲尼克斯太陽和老友巴克利,拿下三連冠。
薩姆·史密斯,只不過成了又一個被他征服的對象。
②科比倒霉的2003-05年
從2003-2005,科比的形象從天堂掉到了谷底。
從不滿24歲就三冠加身、年少多金、英俊帥氣、嬌妻愛女傍身成為了一個階下囚。
不僅僅是鷹縣的問題,
還包括那句「沙克也干了」,成了背刺隊友的典型。
03-04賽季總決賽,坐擁F4的他們總決賽爆冷被活塞干掉,根源就是他太多地不合理出手,打亂了球隊的布置和節奏。賽季結束、鯊魚、禪師紛紛走人。
能把喬丹都搞定的禪師,只留下一句「 科比是無法被執教的(Uncoachable)」
04-05賽季,他第一次作為球隊老大帶隊。結果湖人34勝48負西部第11,他自己也首次賽季提前報銷。
沒有沙克,你啥也不是。
這就是當時科比遇到的困境。
但科比幸運的是,不僅妻子瓦妮莎原諒了他,重新回到他身邊。
更重要的是,羅伯特·佩林卡,如今的湖人總經理,在當時成為了他的正式經紀人。
開始打理他已經一團糟的商業形象。
他徹底推倒了之前科比在世人面前營造的「格蘭特·希爾式完美偶像」、「美國男孩」、「乖乖仔」的形象。
而是以「Love Me Or Hate Me 」(愛我或者恨我)為核心重新打造科比的個人品牌。
最后提煉出了現在被人們熟知的「黑曼巴」。
同時科比自己也爭氣,接下來的05-07兩個賽季,他貢獻了喬丹之后最夸張的兩個「殺神」得分王賽季。
場均35.4分(高過他的只有張伯倫、喬丹和後來的哈登),
單場81分,歷史第二,
三節62分擊敗聯盟第一的小牛,第三節結束時小牛全隊只拿了61分,
連續4場50+、27場40+(僅次于張伯倫),
兩次單月場均40+(2006年1月和4月),還是僅次于張伯倫和喬丹。
那一季的科比,為聯盟貢獻了上古時代張伯倫和80年代喬丹后以最為氣勢宏大的得分表演。
在他的比賽里,真的可以憑借超強的個人火力只手遮天。他的個人能力和聯盟地位也完全超越了「四大分衛」中的其他人,以及新近崛起的韋德和fiba世界里的王者吉諾比利,成為當之無愧的「天下第一分衛」。
人們對他的印象也不再都是厭惡、嘲笑和唾罵,
而是有多少人恨他、就有多少人追隨他。
尤其是當鷹縣事件被深度披露后,更多的人反而更加鐘愛這個當時讓整個聯盟戰栗的男人。
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,他又成為了獲得歡呼聲和特寫最多的非本土運動員。
所以年輕的莫蘭特啊,保持健康、踏實打球、遠離狐朋狗友吧。
在NBA世界,只要你足夠聽話。那麼時間和戰績就是抹去你往昔過失最好的工具。